张黎 教授 宁夏大学
2012-4-12
三色堇别名:人面花、猫脸花、阳蝶花、蝴蝶花
科属:堇菜科堇菜属
产地:原产欧洲。
生长习性:
耐寒,喜凉爽和阳光充足环境,怕高温和多湿。
三色堇的生长适温7~15℃,春季温度白天以10℃最好,晚间4~7℃为宜。连续高温在25℃以上,则花芽消失,形成不了花瓣。但温度低于-5℃,叶片受冻,边缘变黄。
三色堇在生长过程中以稍干燥为宜,幼苗期如盆土或苗床过湿,容易遭受病害。茎叶生长旺盛期可以保持盆土稍湿润,但不能过湿或积水,否则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枯萎死亡。花期多雨或高温多湿,茎叶易腐烂,开花缩短,结实率低。
三色堇对光照反应比较敏感,若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三色堇茎叶生长繁盛,开花提早;如果光照不足,日照时间短,三色堇开花不佳或延迟开花。
土壤以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泥炭土加粗沙为宜。
形态特征:
三色堇为二年生草本。分枝较多。叶互生,基部叶有长柄、叶片、近心形,茎生叶矩圆状卵形。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花瓣5枚,花色有紫、红、蓝、粉、黄、白和双色等。
三色堇品种繁多,色彩鲜艳,花期颇长,是著名的早春花卉。在欧美十分流行。1629年将野生种引进庭园栽培开始,19世纪开始进行品种改良,并选出了圆形、大花品种。20世纪初德国育种家选出了抗寒品种。20世纪中期瑞典人育出瑞士大花系列和美国人选出俄勒冈大花系列,花径达10厘米。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在三色堇的育种方面进展很快。花径已达到12厘米,又出现花径3厘米的迷你三色堇,花色由纯色到双色,并已育出黑色品种。除耐寒品种以外,已有抗热、抗病的三色堇。有所谓"英国的花姿,美国的花径,德国的色彩,法国的性状"的说法。三色堇在欧洲特别崇拜,意大利将三色堇作为"思慕"和"想念"之物。尤以少女特别喜爱。花店用"姑娘之花"来招引生意。至今,波兰人民将三色堇评选为国花。
我国三色堇的栽培历史不长。自20世纪20年代初从英国、美国引种以来,到60年代品种严重退化,花变小,花色杂,观赏价值差。直到80年代又从欧美引种新品种,使我国三色堇的质量有了很快提高,但许多杂种1代品种因不结种子难于保存,仍需每年从国外进口。为使我国春季花卉更好发展,三色堇的育种急需加强。
三色堇特性和品种:
三色堇属堇菜科二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一年花卉栽培。是布置春季花坛的主要花卉之一。因花有三种颜色对称地分布在五个花瓣上,构成的图案,形同猫的两耳、两颊和一张嘴,故又名猫儿脸。又因整个花被风吹动时,如翻飞的蝴蝶,所以又有蝴蝶花的别名。
三色堇,一般茎高20厘米左右,从根际生出分枝,呈丛生状。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近圆心形;茎生叶卵状长圆形或宽披针形,边缘有圆钝锯齿;托叶大,基部羽状深裂。早春从叶腋间抽生出长花梗,梗上单生一花,花大,直径3-6厘米,花有五瓣,通常每朵花有兰紫、白、黄三色;花瓣近圆形,假面状,覆瓦状排列,距短而钝。花期可从早春到初秋。茎、叶含三色堇黄甙;花含芸香甙、挥发油、皂甙、维生素A.C。
三色堇原产欧洲,性耐寒。我国引进的时间较久,经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目前三色堇花的色彩、品种比较繁多。除一花三色者外,还有纯白、纯黄、纯紫、紫黑等。另外,还有黄紫、白黑相配及紫、红、蓝、黄、白多彩的混合色等。从花形上看,有大花形、花瓣边缘呈波浪形的及重瓣形的。还有一种多年生丛生状的香堇,花深紫色,具有芳香味,可提取香精。
三色堇栽培管理:
三色堇,喜凉爽通风环境,略耐半阴,较耐寒,四季可开花,但在炎热的夏季常生长情况不佳,开花小。三色堇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贫瘠,适生于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在潮湿、排水不良的土壤中生长不好。
盆栽三色堇,一般在幼苗长出3-4片叶时,进行移栽上盆。移植时须带土球,否则不易成活。幼苗上盆后,先要放背阴处缓苗一星期,再移置向阳处。生长期正常浇水,勤施稀薄肥,并进行松土、摘心,一般早春即可开花。开花时不晒太阳,可延长花期。三色堇的果实为卵形,嫩时弯曲向地,长老时向上直起,种子由青白色变成赤褐色,须及时采收。当年的种子发芽率高,陈种子发芽率低。
三色堇生长期间,有时会发生蚜虫危害,可喷洒1:2000倍的乐果水溶液或1:800倍的敌敌畏水溶液杀灭。
三色堇怎样繁殖:
三色堇的繁殖多用播种法,为保留优良品种的特性,也可在初夏时行扦插或压条繁殖。三色堇可四季播种,全年开花。其种子发芽最适宜温度为15-20度,所以播种一般以9月份为好,这样早春即可开春花。扦插3-7月均可进行,以初夏为最好。一般剪取植株中心根茎处萌发的短枝作插穗比较好,开花枝条不能作插穗。扦插后约2-3个星期即可生根,成活率很高。压条繁殖,也很容易成活。
[繁殖]
用播种法,以秋、冬为播种适期,种子发芽适温约15-20C。将种子均匀撒播于细蛇木屑中,保持适润,约经10-15天发芽。若气温太高,不易发芽,可先催芽再播种,用半张卫生纸折叠成方形,装入小型塑胶拉链袋,再滴水少许,使卫生纸充分吸水,然后将种子倒入袋内,再将袋口密封,放置冰箱5-8C环境中,约经6-7天再取出播种。发芽成苗后本叶发至2-3枚时,假植于育苗盆中,追肥1-2次,本叶发至5-7枚再移植栽培。
繁殖用播种、扦插和分株法繁殖:
三色堇喜凉爽气候,可秋季播种,应用于春季花坛,也可夏季播种,晚秋开花。
播种繁殖以9月秋播最好,每克种子700粒,发芽适温为13-16℃,播后12-15天发芽,从播种至开花需100-110天。扦插繁殖以5~6月进行,剪取植株萋部萌发的枝条,插入泥炭中,保持空气湿润,插后15-20天生根,成活率高。分株繁殖常在花后将带不定根的侧枝或根茎处萌发的带根新枝剪下直接盆栽,并放半阴处恢复,幼苗1~2片真叶移植于苗床或育苗盘,株行距4×4厘米,育苗盘2×2厘米。
三色堇发芽适温为18-21℃,避光条件下7-10天发芽,生长适温为10-13℃,播种后14-15周开花,播种时如气温太高,会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导致成苗率过低。通常可采用两种方法降温:一是采用发芽室或人工降温,制造适宜的发芽温度和湿度,出苗后移至有温帘降温的,遮阳通风条件好的育苗棚内,让幼苗正常生长,二是利用高山,在长江流域需海拔700米以上自然低温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高山育苗。
三色堇播后可用蛭石覆盖种子,土温18-24℃,保持介质湿润,胚根长出前不需要光照,一般7-14天可出苗。三色堇小苗成长阶段土壤温度为15-24℃,温度越低植株生长越慢,植株越健壮。浇水前让土壤干透但要避免植株永久性萎焉,这有利于三色堇根的生长。土壤ph值保持在5.5-5.8,交替施用一些N肥或硝酸钾肥。
在植株长至3-4片真叶时,可进行适当的炼苗,促使植株健壮。此时根系也可达至5厘米左右,此时温度应降些,防止陡长,温度应控制在18℃,可以适当增加光照,在苗期不宜使用矮壮素。当根系已形成根球,穴盘苗可以直接上盆,常采用小盆,盆径为10cm。选用排水良好的培养土,这对生长在冷凉、弱光的秋冬季尤为重要,否则不易干燥而严重影响生长。土壤ph值应在5.8-6.2为适宜,如大于6.5会出现根系发黑,基叶发黄。
三色堇在秋冬季节生长需要阳光充足,春夏开花可以略耐疏荫。其生长适温为7-15℃,温度长期过低会出现叶色变紫。初秋季节最好降至20℃以下,才有利生长,而15℃或以上有利开花,15℃以下会形成良好的株型,但会延长生长期。夏季30℃以上花朵变小,生长细弱。浇水需在土壤干燥时进行,温度低、光照弱时,浇水要小心。过多的水分影响生长,又易产生徒长枝。气温高时,要防止缺水干枯。在植株开花时,保持充足的水分对花朵的增大和花量的增多都有必要。另一方面在生长期每2-3次浇水中要用一次肥水施肥,浓度为100-150ppm,以含钙的复合肥料为主。初期以氮肥为主,临近花期可以增加磷肥。
待7—8片真叶时,从育苗盘取出定植10厘米盆。盆栽基质用培养土、腐叶土和粗沙的混合土。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0-20-20通用肥。冬季棚室内盆栽保持室温4~7℃。翌年3片从苗床取出上盆,15~20天后可上市,但比棚室内盆栽开花略迟。
发芽成苗后本叶发至2-3枚时,假植于育苗盆中,追肥1-2次,本叶发至5-7枚再移植栽培。
在初夏时行扦插或压条繁殖,扦插3-7月均可进行,以初夏为最好。一般剪取植株中心根茎处萌发的短枝作插穗比较好,开花枝条不能作插穗。扦插后约2-3个星期即可生根,成活率很高。压条繁殖,也很容易成活。